E:nth-child(n) { sRules }
示例代碼:
- 列表項一
- 列表項二
- 列表項三
- 列表項四
因為(n)代表一個乘法因子,可以是0, 1, 2, 3, ..., 所以(2n)換算出來會是偶數,而(2n+1)換算出來會是奇數
該選擇符允許使用一些關鍵字,比如:odd, even
使用odd, even實現奇偶:
- 列表項一
- 列表項二
- 列表項三
- 列表項四
關鍵字odd代表奇數,even代表偶數
HTML示例代碼:
第1個p
第2個p
第1個span
第3個p
第2個span
第4個p
第5個p
CSS Case 1:
p:nth-child(2){color:#f00;}
很明顯第2個p會被命中然后變成紅色
CSS Case 2:
p:nth-child(3){color:#f00;}
這是會命中第3個p么?如果你這么認為那就錯了,這條選擇符就不會命中任何一個元素。
CSS Case 3:
p:nth-child(4){color:#f00;}
這時你以為會命中第4個p,但其實命中的卻是第3個p,因為它是第4個子元素
E:nth-child(n)會選擇父元素的第n個子元素E,如果第n個子元素不是E,則是無效選擇符,但n會遞增。
假設不確定第1個子元素是否為E,但是又想命中第1個E,應該這樣寫:
p:first-of-type{color:#f00;}
或者這樣寫:
p:nth-of-type(1){color:#f00;}
IE | Firefox | Chrome | Safari | Opera | iOS Safari | Android Browser | Android Chrome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6.0-8.0 | 2.0+ | 4.0+ | 3.1+ | 3.5+ | 3.2+ | 2.1+ | 18.0+ |
IE9.0+ |